2022 年(第三屆)“敬老得福•北京最美太極老人” 展示活動

張書平,1955年7月24日生。定居北京。九十年代開始習練太極拳,后習練太乙游龍拳。近年來,先后在北京、海南、深圳、張家口等地義務教拳,受益者達數千人,F任國際傳統武術聯盟海南地區主席,太乙游龍拳研究會副會長、太乙游龍拳十三代傳承人。多次參加國際、全國武術比賽榮獲金獎。

秋意尚存,冬韻如約,天空如碧浪,點綴著朵朵白云。在藍色的天際下,一隊身著藍色服裝的太極隊伍在緩緩行拳,與天空相映成輝。其中,一位身著紅衣的人士更是從容自如,悠然舒展,在人群中猶如一枝獨秀,“萬藍叢中一點紅”,異常奪目。他就是張書平老師。

▲張書平帶領團隊練習太極拳
傳播太極 樂在拳中
“我傳授太極拳的目的就是給大家帶來健康與快樂。”張書平表示,練習太極拳的過程,其實是調整自己身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一人練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投入拳境中,那是內心深處的“自由”。集體練拳,大家隨著音樂的律動起承轉合,更是一種享受。
張書平說:“人退休后,需要有事情做,更需要融入群體。尤其是孤寡老人,或者是賦閑在家久坐的人,更要有愛好才行。大家練習太極拳,能強身健體,陶冶性情,關鍵還能夠在練拳中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太極拳講究松柔圓活,在拳勢之中協調人的氣息與動作,平衡陰陽,使練習者進入心靜體松的狀態,沉浸于行云流水的招式之中,享受太極賦予我們身心的滋養和愉悅。”

▲太極團隊歡樂多
春風化雨 桃李滿天
說起傳授太極拳來,張書平津津樂道,他的拳隊在全國多地開花。張書平介紹道:“最近幾年為了推廣、普及太極拳,我先后在北京、海南、深圳、河北張家口教授太極拳——主要教授武當游龍拳、八法五步、24式、42式等。北京目前有三個教學站,學員總共約200余人。河北張家口設立的教學站學員也有近百人。”
張書平還仔細地講解了在海南的傳授經歷。他說:“近幾年每年冬天我都會在海南居住半年,我發現去海南的老年人基本都是沒有生活負擔的。為了豐富業余生活,這些老人想唱歌、跳舞、打太極拳。于是我在海南先后辦了四期培訓班,每一期約50-60人,從零基礎開始教。學有所成的學員,有的積極參加各類武術活動,摘金奪銀;有的推廣太極事業,在當地傳播太極拳。據不完全統計,我傳授的學生,加上再傳學生,數千人;灸挲g在六七十歲了,最大的八十六歲。”

▲張書平拳姿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對于如何學好太極拳,結合這些年教和學的經驗,張書平總結出“三個條件”:一是必須喜歡;二是必須堅持;三是必須投入。他認真地說:“投入包含精力的投入、時間的投入、財力的投入。要想學好太極拳,如果只局限于在網上跟著視頻學習,就學不到真功夫,這個已經形成了共識。所以,必須找拳師、專家去學習。比如為學八法五步,我就去跟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八法五步的主創編者呂韶鈞教授學習;為學傳統85式,就去跟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趙幼斌老師學習;為學武當的游龍拳,我多次去長沙,專門跟隨武當游龍拳第十二代掌門人余安仁老師學習并拜師成為傳承人。你要想學到真功夫,就必須舍得花時間、花精力,甚至花財力去找專家、名家學,才能學到真功夫。”

▲張書平為愛人指導動作
太極健身 受益無窮
一談到太極給自己帶來的益處,張書平開心說:“我經常給大家現身說法,我是太極拳的受益者。我自幼就不能彎腰,就算撿東西腰都特別疼。長大后下鄉勞作,別人彎腰割一天麥子沒事,我割不了幾米就痛得直不起腰。后來從事文案工作,久坐辦公室,更是雪上加霜。每逢換季之時,就犯腰痛,且臥床不起。愛人每次請假伺候我,少則七八天,多則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后來去醫院檢查,診斷我是先天性的腰骶骨裂縫,原因是沒發育好,也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大夫建議我鍛煉,以此增加腰部的韌帶作用,從而起到輔助性治療。通過練習太極拳,我可以正常生活了。”
張書平針對現代人的通病也有一些建議,他說:“現在許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尤其是久坐辦公人員,多數腰不好。坐骨神經痛、腰間盤突出等病癥司空見慣。我建議大家都練習太極拳。因為太極拳能夠強化你的骨骼與肌肉,能夠使你肌肉更有柔韌性,身體更有平衡性,更有靈活性,能夠應對突發事件。”
太極養心 靜安慮得
《大學》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張書平愛人曾經從事文案工作,她分享道:“寫文章要安靜,安靜下來才能思考。練習太極拳也是需要靜,靜心行拳,久而久之,會讓自己平靜下來,內心達到平和,從而提高悟性。”
采訪尾聲,張書平說道:“太極拳讓我身體康健,心神愉悅,生活充實,太極之道,妙不可言。我感染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加入了打太極拳的行列,大家在一招一式當中享受太極拳帶來的健康與快樂。”

▲張書平與團隊成員祝福2022 年(第三屆)“敬老得福•北京最美太極老人” 展示活動越辦越好

武術館校、武術社團、武術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圖片等新聞素材,免費為您宣傳。E-mail:709882957@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全球功夫網系信息發布平臺,文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